她是人們眼中的劇場女神,是金馬影后,也是金鐘視后,但無論身上戴上哪種標籤和光環,她所執著的都不是外在的這些東西。
對她而言,演員才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而非明星。
蟄伏於角色之內體驗不同的人生,又跳脫於角色之外觀察迥異的人性,踏實做一名演員,亦或是一位真實而自由的「俗女」,是她目前覺得很重要的事。
做俗女也未嘗不可Defining the common好久沒在頒獎現場見過這麼真實跳脫的明星大活人了。
陪跑了八年的謝盈萱憑《四樓的天堂》拿下了金鐘獎視后,結果發表感謝致辭時因為太激動鬧出一個離譜的大烏龍——
把感謝對象搞錯說成了《俗女養成記2》的編劇。
反應過來時,她下意識大爆粗口:「FXXK!」,現場氣氛一度達到最[高·潮]。
因為太尷尬了,事後她本人也向《四樓的天堂》導演下跪「求饒」。
不過,「法克視后」這個梗也讓她迅速出圈,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好奇心。
說起謝盈萱這個名字,有些人或許沒什麼印象,她最為大眾熟知的電視劇,就是她頒獎台上不小心感謝口誤的《俗女養成記》。
或許這就是緣分吧,有網友說,這樣真性情的謝盈萱簡直就是女主陳嘉玲的翻版。
俗女,在劇中也就是普通的意思,女主陳嘉玲也是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普通中年女性——39歲大齡,沒房沒車沒老公沒小孩,職場受氣丟了工作……
接受這個角色時,謝盈萱正處在影后的光環壓力之下,陳嘉玲成了她放手一搏的救贖,「當時就覺得一定要去玩一玩,這個角色夠俗氣,夠一般,也夠真實。她有一部分也像我。」
是的,脫離角色之外的謝盈萱,也同樣是個「俗女」。
39歲之前,她一直在劇場工作,因為不符合主流美感,試鏡屢屢失敗,演喜劇當配角,最慘時卡裡只有1000塊台幣,要靠啃老生活。
甚至拍第一部電影時,導演都看不過去,忍不住給她塞了一疊錢,讓她過好自己的生活。
但恰恰也正是這部電影《誰先愛上他的》,讓她摘下金馬獎影后的桂冠。從此,各種光環榮譽找上門來,然而,做慣了「俗女」的謝盈萱卻很不適應。
她喜歡披著角色的外衣出現在人群面前,在她的認知裡,她只是一個成為表演者的普通人,沒有了不起的念頭,也沒有了不起的故事。
「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我真的很無聊的。」
謝盈萱的故事確實普通。
1979年,她在台南出生。和很多孩子一樣,父母對她未來的設想是當個老師或護士,誰知,謝盈萱的一個念頭讓她原本平淡的人生軌跡轉了航向。
她是以舞蹈生的身份升入高中,那時老師帶學生到北藝大參觀校園,因為覺得謝盈萱部分的性格是有創造力的,還特意帶她去戲劇系看了一下。
戲劇系場館給她的第一印象很差,看起來又窮又臟又亂,但那個瞬間她看到人生似乎有另外一個可能性,「那種沒有規則的樣子讓我很放鬆,有時候摩羯座就是很需要追求那個‘沒有規則’。」
她果斷決定轉系,但考了兩次才考入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
對她而言,這種堅持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逆襲故事。
那時候她也有過困惑和放棄的念頭,只是覺得好像演員這件事自己應該去做,「後來我發現,自己喜歡的可能不只是表演,而是探尋人和探索自己。」
但顯然,探索這個過程無疑是痛苦且漫長的。
大學從事舞台劇表演的時候,她也有過當女主角的夢想,試鏡很多次卻一直無法選上。快畢業那年,謝盈萱帶著內心的困惑問了一個老師,自己為什麼總是試鏡失敗?
得到的答案殘忍,謝盈萱卻安然接受了。
老師說她聲線特殊,個子高高瘦瘦,但以一個主流的美感來說,你是特殊型。
這意味著她不能演偶像劇女主,也不能挑戰正劇大女主,很多人聽到後或許心有不甘,可謝盈萱就像萬千普通人一樣,迅速接受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她開始主攻舞台劇的各大配角,且以喜劇為主,「那時我希望我成為一個最好看的女丑。」
大學畢業後,謝盈萱進了劇團工作。
到了真正以表演維生的時候,謝盈萱其實不是太敢告訴別人自己是個劇場演員。對於自己的演技,她一直都有點自卑。
那時,她跟著很多劇團跑來跑去。劇團的生活很是艱苦,她住過發霉的旅館,也坐過臥鋪從北京到上海,冬天穿著細吊帶演出沒有暖氣,但那段時光對她而言卻是開心的,因為生活簡單。
但因為劇場演出不太穩定,謝盈萱有段時間經濟窘迫到需要靠父母接濟才能活下去,「我媽是連路邊一雙199的鞋都要考慮半小時要不要買,但在我身上她非常敢花。」
不過偶爾看她堅持那麼辛苦,每隔一段時間,謝盈萱都會被媽媽問,要不要回家去當老師?
謝盈萱很少執著過什麼,但唯一的執著,就是演戲。
即便在臨近40歲之前,外界眼裡的她,沒有結婚,沒有孩子,甚至還沒有錢,前方的人生道路似乎藏著某種無形的壓迫感。
謝盈萱也曾有過掙扎,她說自己的心智年齡不知為何一直停在了27歲。35歲那年,她突然發現,有些人看她總是像看一個德高望重的前輩一樣,她對這種眼神有些抗拒,「到底心智要不要趕上真實年齡的長大?」
後來她逐漸想開了,決定依然按自己的步調前進。
他人的評斷仿佛避無可避,不管是大齡單身標籤,還是沒房沒車的現狀,她願意悉數接受。
她說,自己還在夢想的路上,沿著這條路一直前進就可以了。
也是35歲這年,謝盈萱沒有任何計劃地闖入了影視圈,《麻醉風暴》劇組找上門,讓她在劇中飾演蕭政勛國中同學宋邵瑩。
這個角色只有幾句台詞,謝盈萱演了之后卻入圍第50屆台灣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女配角提名。或許是演技有了肯定,之後找她拍戲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不過,進了演藝圈的謝盈萱,不管是角色還是她本人,卻在不停刷新「俗女」的定義。
謝盈萱多次在採訪中表示,自己不是主流得漂亮,但究竟是哪種美,也沒有一個標籤能將她分門別類。
在別人追求美的時候,謝盈萱卻堅定地朝著反方向走,「女演員除了好漂亮之外,絕對還有別的東西。」
她所擁有的東西,大概就是賦予每個角色自己的靈魂。
2018年,謝盈萱接下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女主角,《誰先愛上他的》中外表粗俗的劉三蓮。
戲中的她,生活一團亂麻,丈夫癌症去世後,死後保險受益人卻是第三者,她除了要拉扯叛逆的兒子,還要上門追討保險金。
面對丈夫留下的謊言,她的歇斯底裡中夾雜著一個喪偶又慘遭背叛的女人的卑微脆弱和患得患失:沒有一點愛嗎,就…一點點,都沒有嗎?
這個角色不算討喜,她面帶苦相,邋裡邋遢,甚至有點粗俗,卻成就謝盈萱成為了影后。
之後的《俗女養成記》裡的陳嘉玲、《孤味》裡的不受世俗感情拘束、自由瀟灑的陳宛青,到《四樓的天堂》裡困於緊繃僵局的母女關係的女兒張琪,謝盈萱演繹了不同的中年女子面貌,「事實上它就是我們平常的樣子,以前好像很少會把女生平常的樣子演出來。」
謝盈萱成就了這些「俗女」角色,這些角色同樣也成就了她。
只是,成為人人誇讚的「公眾人物」,讓她感到壓力頗大。
以前她出門不用戴口罩和帽子,可以和朋友隨意逛夜市溜達,可如今她卻很少出門了,因為會有人問她要簽名。
她不理解人們為何要跟自己要簽名。在她看來,自己明明跟大家一樣都是需要工作賺錢一樣過生活的普通人,為何會需要她簽那個名?
即便成了家喻戶曉的影后,謝盈萱依舊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單純的演員。
她說,每年都有影后,她要把那標籤放在2018年,接著往前走。
如今,43歲的謝盈萱影后視后榮譽加身,光環無數,但仍像普通人一樣有著難解的困惑和生活難題。
比如家人會擔心工作不穩定,沒有退休金,逢年過節也拿不出一個像樣的紅包,歲數大了沒有後路怎麼辦?
曾經的謝盈萱對自己未來的後路沒有任何危機意識,有多少錢就花多少。如果銀行卡還有錢,她會把錢全部花完,去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比如出國旅行。
但到了40歲,她開始考慮養老問題,這是普通人都會有的一些困擾。
她給自己定下買房子的目標,但不敢買在台北,吐槽也和普通人如出一轍,「台北太可怕了,房價不是我們一輩子工作下來買得起的。」
她生活簡單,容易滿足,平時只對吃感興趣。人生中第一個奢侈名牌包,還是獲獎後好友曾寶儀送的,到現在她也不捨得背,說未來要當傳家寶。
可以,這很俗女。
謝盈萱也曾有過年齡焦慮,大齡單身的標籤一旦貼上,似乎能演的角色就越來越少,不結婚生子也時時刻刻被社會惡意凝視。
但她覺得,沒必要把自己被困在社會定的條條框框中生活。
她相信真愛,但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更不需要另一個他來完整自己。
一個人的日子,也可以過得充實快樂。
她會自制果飲,旁邊開著香薰燈,別有一番滋味;
她會和朋友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偶遇傾盆大雨,也是一番別有風味的行程;
面對40歲獨身女性是否要結婚生子的困惑,她沒有活在別人的標準和期待中,而是決定凍卵。
她將整個過程當成一個值得記錄觀察的經歷,說自己並不是對抗什麼,而是向往著能夠為自己選擇什麼。
普通女生每個年齡有的焦慮和困惑她全部都在經歷,一邊前進,一邊觀察世界尋找著人生的答案。
即便人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她愿意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身為俗女不要焦慮,你完全可以活得輕鬆一點。
這個「輕鬆」不是無用的雞湯,也不是讓人躺平,而是讓人擺正心態。
人生短暫,即便是「俗女」一枚,也要絢爛熱烈地活著呀。